|
最近正在驾校学车,一起学车的小伙伴有一多半是高中生、大学生。学车的过程中最多的时间是用来等待的,但我发现在等待的时间里,他们大多数都在拿着手机玩游戏,经询问都是在玩《王者荣耀》。这两天看到一则人民网评《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在可观的用户基础上,悲剧不断上演: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教训后跳楼,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丧命…到底是游戏娱乐了大众,还是"陷害"了人生?
看到这则评论我也震惊了,不错,我的身边也有这样的孩子在玩游戏陷入痴迷。连学车途中他们都不愿放下。不过仔细想来就算没有荣耀,还会有别的游戏来替代,而身为父母平日和孩子的互动有多少,天天喊着学校的责任,社会的责任,那身为父母的有做好引导吗?孩子拿父母的钱买装备,请问那个银行会给孩子开银行卡?孩子有手机玩,归根到底都是父母平日惯的,加上平日缺少沟通的结果。这难道能怪游戏吗?家长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给小孩子买手机?买手机就算了。你给他买一个诺基亚,我看他玩不玩王者荣耀。手机上美好的事物太多了。干脆从源头斩断。我们不可否认游戏是把双刃剑,加强家庭教育,子女的日常教育,培养积极爱好。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家庭的教育。人每个时代都有令大家着迷痴狂的东西,鸦片、手机、收音机、游戏机、随声听等等,总会有吸引你的东西。不过任何事情都有利与弊,游戏只是其中的很小的一部分。看待事物的眼光不能只局限于它带给我们伤害,游戏产业是正在发展和创新的一个行业,大学里也有与游戏相关的设计专业。你们所看的伤害只是在一个很火的游戏上看到去讨论的。只想到了游戏的伤害,却没有看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很严重的问题所在。家长们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游戏适合什么年龄的孩子,我国没有游戏分级制,家长们就应该学会自行分级,同理可拓展到电影音乐等等内容。想指望企业去监管,太有限,企业只会踩着现有法律的边缘实现利益最大化。游戏跟电影音乐等其它文化一样跟个人品味有关,王者荣耀的受欢迎程度也反映了玩家们的审美程度。其实我想说有时候家长也真是没办法,孩子接受游戏的渠道有很多,家长不能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然后孩子上瘾了,家长就真的很难管了,王者荣耀的现象主要还是对未成年人玩游戏的监管很难做到全面,我觉得游戏和家长教育都不是主要责任,主要责任应该是没有健全的体系抑制防沉迷其实一方面是因为带坏小学生,小学生只知道玩,不知历史,二是王者荣耀的确是过分了。 |
|